郴州产业工人为何供不应求
3月8日,北湖区“春风暖巾帼”精准扶贫大型招聘会在北湖公园举行。 (记者 李科 摄 资料图) |
□ 本报记者 陈晨 3月28日,苏仙区坳上镇水头村上陈家组27岁的小伙子陈款从武汉打来电话,告诉父母,他从4月份起,就要辞掉武汉的工作,跟朋友一起去重庆务工。 陈款从郴州市第一职中毕业后,在市内某工厂务工2年,就再也不肯呆在郴州。他说,郴州的工厂工资低,每个月只有2000多元;劳动时间长,算上加班,平均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;厂内娱乐设施几乎没有,不好玩。从2014年开始,他辞去郴州的工作,先后在广州、深圳、武汉等地务工。他说,在这些大城市,收入要高1000~2000元,又好玩机会也多,更重要的是长了见识,学会了很多东西。因此,无论父母怎样劝他,他都不想回郴州,坚持在外务工。 陈款的经历可能代表着“八零后”“九零后”新生代农民工的心声。我市有25所中等职业学校,4所高等教育学校,每年职校毕业生有1万多人,高校毕业生6.5万人,加上庞大的农民工队伍,从理论上说,我市应该不缺产业工人。但事实上并非如此,据市人社部门统计,我市各级各类职校毕业生,留在郴州工作的不足5%。 据《郴州统计年鉴》显示,2015年,我市城镇非私营企业从业人数为21.78万人。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数为22.9万人。2016年与此基本持平,还略有减少。作为一个人口大市,人力资源大市,为什么我市会缺产业工人?症结何在? 从需方来看 64.18%的职工最关心工资水平,但我市工资过低 阳春三月,记者对郴州出口加工区统计上来的用工需求表进行了仔细分析,发现表上列举的稻木科技、湖南炬神电子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,共需工人2806名。其中,普工2494名,一般专技人员、管理人员312名。 通过这份用工需求表,我们可以解读出三个信息:企业最缺的是普工;高层次人才并不是急需的;企业普遍存在稳工难,员工流失率高,以致年年招工年年缺,有些企业员工流失率达30%~50%。仅2017年,我市人社部门就为这些园区企业举办了516场专场招聘会,并在《郴州日报》、郴州电视台定期发布用工信息,在乡、村、组三级组建了劳务用工信息网,力度不能说不大。有些企业还实行经济补贴制度,对帮助招工进厂的社会中介组织、中介人员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。 尽管如此,效果并不明显。为什么缺工现象总是困扰着园区企业呢?为什么郴州的企业留不住产业工人呢?一些第三方的独立调查也许能够说明原因。 去年以来,郴州市总工会、湘南学院联合组成郴州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调研课题组,调研组指出:从经济收入上看,2016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3107元/年,低于全省平均工资58241元/年的标准。全市产业工人月收入在1000~2000元的,占16.19%;在2000~3000元的,占36.65%;3000~4000元的,占26.08%;4000~5000元的,占12.91;5000元以上的,占8.18%。在问卷调查中,64.18%的职工在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时,最关心的是工资。 从权利保障上看,产业工人缺乏行使政治权利的平台。我市100人以上非公企业单独建立工会率达80%以上,但相当一部分企业,特别是小企业,民主管理制度流于形式,还有41.89%的企业没有建立职工董事制和监事制,员工满意度低。企业技术技能认定与职称晋升不挂钩,产业工人难以进入企业管理层、决策层。产业工人参保率低,2016年全市城镇在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、失业保险、生育保险、工商保险参保率仅为65.92%、53.06%、65.74%、84.21%。工资拖欠现象时有发生,维权机制不够健全。 当前,微信是产业工人使用频率最高的新媒体。在课题组调研的企业中,只有50.68%的企业推行了“互联网+”工会普惠活动,还有近一半的企业没有开通这项服务。 企业文化生活单调,服务职工的功能不强。工人只能围着“车间——食堂——宿舍”三点一线转。有些园区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,缺乏娱乐、购物、食宿场所,交通也不方便,公交车开行数量、班次较少,客观上影响了企业稳工,特别是稳住青年人难。 市区人社、经信部门人员告诉记者,造成企业招工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:我市园区企业很大一部分是加工型企业,订单多时,需要的员工自然多;订单少时,企业又会辞退一些工人。这在客观上造成了阶段性缺工。 部分企业主建议,我市能否建立稳定的人力资源数据库,在全市范围内实现统筹调度,有效供给。让人力资源在本市范围内合力流动,调剂丰枯。 B 从供方来看 将来谁来干体力活可能会成为时代之问 人力资源合理的流动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,有些年轻人想到外面闯荡也无可厚非,还有一些农村青年选择回乡创业、就地发展种养业旅游业也是对的。但还有三种现象值得深思。 第一种是“啃老型”。小李是记者的一名远方亲戚,今年24岁。他从市内一所职业院校毕业后,一直没有上班,呆在家里“啃老”。今年三月,父母为他在一家餐馆找了一份采购员的差事,月薪2400元,每个月再由家里“奖励”他务工津贴1000元,好说歹说才引导他走上就业之路。 小李的事例绝非偶然。在城镇,特别是父母亲都有工作的家庭,这种现象要占相当一部分比例。 郴州市餐饮商会会长黄志峰、郴州市饭店协会会长侯卫国介绍的情况印证了这种现象。他们二位说,五年以前,他们经营的饭店酒店,服务员都是以年轻的帅哥靓妹为主,现在想招年轻人很难,大部分服务工作都改由40岁以上的阿姨承担。 苏仙区坳上镇紧邻城区,每天进城从事园林绿化、家政、卫生保洁、建筑施工的农民工在1000人以上。记者留心观察了3年,发现这里面绝大多数是35岁以上、成了家的中年男女,很少有20多岁的年轻人。这些年轻人宁愿在家玩游戏、看电视,也不愿跟着父辈进城打零工。 坳上镇水头村村民陈景清曾感叹:“我们这一代人老了之后,谁来种田?谁来从事建筑行业等重体力劳动?”记者深思,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,这句话可能会变成时代之问。 第二种类型是“好高骛远型”。 郴州市源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沅洪,谈起现在的年轻人直摇头。他说,很多年轻人进厂之际,首先就是问待遇,谈条件,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在这个企业里面,能够贡献什么,能够学到什么东西。他坦言,从企业来讲,肯定要考虑到你的贡献度。从个人成长来讲,他觉得学到技能学到经验学会管理比多几元少几元工资强得多。上个世纪90年代,沈沅洪从在郴州为别人做消防工程背钢管、当技术员做起,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企业,直到今天企业进入高科技企业行列。每一步都来之不易,哪有一步登天坐享其成呢? 痛感于此,沈沅洪赞助了郴州几届创新创业大赛。他说:“我的目的就是通过创新创业大赛,鼓励青年人学会创业学会技能学会吃苦。” 同样的事例在曾祥平身上体现也很明显。他现在是娃哈哈、旺仔牛奶等几个知名品牌的郴州市场总代理。创业之初,他就是凭着一架板车,为郴州城区零售摊点送酱油,才逐步摸清郴州副食品市场的规律,慢慢地自己开始尝试做批发,一步一步才走到今天。现在的年轻人,有几个有他这样的吃苦精神呢? 记者随机采访了20多位农村和城镇待业青年,谈到进厂务工,有70%的人对此不屑一顾,都说进厂劳动时间长,劳动强度大,不愿干。当记者追问他们在等待什么时,这些人回答:“最好是做生意,一笔就赚几十万。” 天上从来没有掉馅饼的事发生。曾祥平告诫这些年轻人,即使是商场上的成功,实际上也经历了长期的积累,你要懂市场,要懂你的产品特性,要明确消费者的需求点在哪。而要完成这些积累,离开了劳动,离开了实践,离开了吃苦耐劳,无异于痴人说梦。 第三种类型是院校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型。记者两位侄子都学了汽修专业,实际上后来都没有在这个领域就业。还有一些学模具的,在郴州的需求也不高。另一种倾向是一些实用型紧缺人才,郴州却没有。 多特公司是我市引进到郴州经开区的一家创新型企业,该公司开发的多功能多型号智能锁急需拓展线上销售业务,但电商人才在我市一直缺乏,公司决策层很苦恼。 同样的问题发生在乡村旅游和农特产品销售领域。这两块领域也需要大量的电商人才。大家期待着郴州各级各类职业院校,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企业需求办学,加大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。 金属采选、加工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,目前正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。很多业主都希望职业院校能够给他们提供合格人才,创新人才。但这方面的专业我市没有。 3月29日,郴州市高新区人社局首开园区订单人才培养先河,组织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与郴州高职院成功对接,开设了第一期初中起点五年制、高中起点三年制的粮机机电大专班。第一期共有27名学员。公司每年资助学生助学金2000元,并对前三名进行奖励。学员与公司签订劳务合同,毕业后至少在公司服务三年。学校除了完成基础课教学以外,紧扣粮机生产的实践需求开展教学,实现教学与生产之间无缝对接。 公司副总经理欧文生介绍,此前他们每年要从郴州高职院录用10多名学生,但这些机电专业的学生上岗后,与具体的粮食机械制造之间,还是有很大的差距。现在,直接把粮食机械生产制造的工艺“搬进”课堂,他相信能够有效解决所教非所用、所用非所学的弊端。 郴州出口加工区人社局局长陈治华介绍,这是第一次有益的尝试,以后他们还将组织更多的企业,到职业院校办更多的班,直接为企业生产一线服务。 郴州高职院部分教师介绍,此前,郴州高职院与华天等第三产业企业有过短期培训合作,像这种直接与郴州本土工业企业对接开班,还是第一次。他们对这种合作抱有信心,相信这条路会越走越宽。 C 从社会层面看 营造人才洼地是治本之举 5年前,记者曾跟随市内一家医院领导到广州去会见一名知名外科医生。当时,这家医院想把这名医生“挖”到郴州来,提出给他高于广州现有薪酬水平一倍的经济待遇,没想到这位医生直摇头,根本就不给游说的机会。他说:“您们讲得再好,您能把广州搬到郴州去吗?” 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刺痛着记者的心。良禽择木而栖。因此,从根本上来讲,只有改善全市的环境,包括社会上的宏观环境,企业里的微观环境;包括硬环境,园区的水电路讯,也包括人文环境、法制环境、政策环境等软环境。只有这样,郴州才能成为各级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安居乐业的“大家”。 |